專欄•胡遠明:小課題研究之三 小課題研究實施的
■胡遠明從一個案例談起鄭州市102中學謝彩玲老師擔任高一年級物理學科的教學工作。開學之初她非??鄲?,因為她任課的同一年級的四個班級構(gòu)
■胡遠明
從一個案例談起
鄭州市102中學謝彩玲老師擔任高一年級物理學科的教學工作。開學之初她非??鄲?,因為她任課的同一年級的四個班級構(gòu)成復雜,分別是創(chuàng)新班、普通班、美術(shù)班和舞蹈班。創(chuàng)新班學生基礎(chǔ)比其他三個班好,美術(shù)班和舞蹈班學生的個性特點差別又很大。物理學科因其知識容量大、題目難度深等特點常常令學生頭痛不已。該校學生進校途徑的多樣性,致使他們的知識基礎(chǔ)、能力水平、學習方法等也各有不同,這些因素給相關(guān)課堂教學帶來很大困擾。
如何讓物理課堂教學更有效,如何進行有針對性、個性化的分層教學,從而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呢?為此,謝老師確立了一項校級小課題“高一物理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”。
確立課題之后,謝老師開始對學生進行問卷調(diào)查與訪談,與各班班主任以及任課教師廣泛交流,初步了解了各個班級的情況。與此同時,謝老師通過不同途徑,如閱讀書籍、聽講座、專題查詢等方式,逐步明確了研究思路。
研究過程中,謝老師根據(jù)已了解的一些方法,嘗試解決實際問題。其主要做法是:一是設(shè)置分層學習目標。發(fā)展優(yōu)等層次,對創(chuàng)新班學生,實行少講多練;幫助中等層次,對普通班學生,著重幫助他們掌握基礎(chǔ)知識和基本技能;提高后進層次,對藝術(shù)班學生放低起點,淺講多練,調(diào)動學習積極性。二是分層推進。分層實施教學活動,包括分層設(shè)置導學案、分層管理導學案、實施課堂流程分層。三是分類指導,即分層進行學習方法指導。四是分層作業(yè),即分層布置難度合適、題量合適的作業(yè)。五是分層評價,即分層對學生進行激勵。在實施分層教學實踐后,效果逐步顯現(xiàn)出來。
將所發(fā)現(xiàn)問題設(shè)計成課題
從上面案例可以看出,其實小課題研究的路徑并不神秘。此案例中,謝老師的問題是:其所任課的同一年級四個班級構(gòu)成復雜,學生的知識基礎(chǔ)、能力水平、學習方法等差別較大。這些問題導致了物理課堂教學的難度。面對目前無法改變的現(xiàn)狀,如何讓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并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就是問題的關(guān)鍵。謝老師經(jīng)過思考之后確立了一項校級課題“高一物理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”。
由問題到課題,完成了研究的第一步。課題題目一般包括三個部分,即研究對象、研究內(nèi)容和研究方法。在擬定課題題目時,有這樣幾種情況需要注意:一是課題題目最好用陳述句,不提倡使用疑問句、祈使句或比喻句,如“如何提高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積極性”、“讓我們的班級更亮麗”等不宜作課題題目。二是一項課題最好專注研究一個主題,如“如何培養(yǎng)學生良好學習習慣,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”就是兩個主題,需要分解為兩項課題:“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(yǎng)研究”、“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實踐研究”。三是課題的題目一般不得超過20個字符,應明確具體,例如“小學高年級數(shù)學教師如何深入改進課堂教學、促進小學應用題課堂教學的實驗與探索研究”作為題目就太長了,需要簡化。四是題目不宜過大。如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”、“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能力培養(yǎng)研究”之類題目就太大,需要細化和分解。
問題診斷要準確
上述案例中,謝老師在課題提出之后,首先開始的是對相關(guān)學生的問卷調(diào)查以及與各班班主任的廣泛交流,這種對情況的全面了解非常必要。
只有摸清了問題的具體原因,才會提出有針對性、可行性、合理性的改進方法。問題診斷的前提是要了解、調(diào)查問題產(chǎn)生的原因,然后“對癥下藥”,以求“藥到病除”。問題診斷的主要方法有:一是觀察,主要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事物、了解情況。二是訪談,包括對話、走訪、筆談、QQ群等形式,要對問題進行深入交流。三是問卷調(diào)查,主要以問卷的形式了解情況??傊?,要深入掌握問題癥結(jié),明確問題產(chǎn)生的原因,就需要教師身體力行,俯下身去,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顆敏銳發(fā)現(xiàn)問題的心。
尋找適當方法解決問題
案例中,謝老師嘗試一些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,如分層設(shè)置學習目標、分層推進、分類指導、分層作業(yè)、分層評價等。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大多數(shù)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提高了,學習目標也明確了,物理考試成績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。但是,也出現(xiàn)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,如在普通班講得太少或練得太少,學生獲得的知識不系統(tǒng);而藝術(shù)班學生,完全放棄了練習。
解決問題的過程,就是教師有目的、有意識不斷嘗試和實踐的過程。尤其一些問題的解決,不是一蹴而就的,往往具有反復性、復雜性,這是對教師耐心和智慧的考驗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可能會產(chǎn)生三種情況:一是方法很實用,問題迎刃而解。二是方法不適合,問題一時難以解決。三是方法只是解決了部分問題,或者又產(chǎn)生了新的問題。因而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過程,也可以成為教師不斷深化自己課題研究的過程。
(作者單位:河南省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)